大黃

大黃

別名:黃良、火參、膚如、將軍、錦紋大黃、川軍、峻、蜀大黃、牛舌大黃、錦紋、生軍、香大黃、馬蹄黃

類別:藥食

同類別食材

  • 艾葉
  • 百部
  • 白豆蔻
  • 白礬
  • 白梅花
  • 白芍
  • 白首烏
  • 白術
  • 白芷
  • 巴戟天

大黃的基本介紹

    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,也是中藥材的名稱。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,“大黃”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。在中國,大黃主要作藥用,但在歐洲及中東,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,莖紅色。氣清香,味苦而微澀,嚼之粘牙,有砂粒感。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。除去細根,刮去外皮,切瓣或段,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。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、清濕熱、瀉火、涼血、祛瘀、解毒等功效。

大黃的功效與作用

    大黃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。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很突出的。
    1.大黃具有很強的抗感染作用、抗衰老抗氧化作用、能夠調節免疫、抗炎、解熱作用、抗病原微生物作用、降血脂、止血作用、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促進胰液分泌、抑制胰酶活性、利膽、保肝、瀉下作用。
    2.大黃有抗感染作用,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,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,其次為白喉桿菌、傷寒和副傷寒桿菌、肺炎雙球菌、痢疾桿菌等。
    3.大黃能增加腸蠕動,抑制腸內水分吸收,促進排便。
    4.還有止血、保肝、降壓、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。
    5.生大黃能夠夠瀉熱通腸,逐瘀通經,涼血解毒。用于瘀血經閉,跌打損傷,濕熱黃疸,血熱吐衄,實熱便秘,積滯腹痛,腸癰腹痛,瀉痢不爽,目赤,咽腫,癰腫疔瘡,外治水火燙傷;上消化道出血。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。用于血熱有瘀出血者。

適宜人群

    脾胃虛寒、血虛氣弱、婦女胎前、產后、月經期及哺乳期均忌用。

大黃的存儲

    加工炮制:
    1.凈制除去雜質,洗凈。
    2.切制洗凈,潤透、切厚片、或塊晾干。大小個分開,略浸,撈出,淋潤至透,切厚片或小方塊,晾干或低溫干燥。加水稍浸泡、潤透,切成1.5—5毫米厚的片,曬干或晾干。取大黃片用低溫烘脆,磨成細粉,過篩即可。
    服用方法:
    內服:煎湯,3-12g;瀉下通便,宜后下,不可久煎;或用開水泡漬后取汁飲;研末,0.5-2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敷或煎水洗、涂。煎液亦可作灌腸用。

我要點評

 

內容

    

說明:本網站食材數據來源于聯網上公開的信息,在此基礎上進行數值化比較。排名受基礎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影響,僅供參考。

?

首頁 | 關于我們 | 問題反饋 | 協議與聲明

CopyRight © 2012-2015 深圳市比擎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
粵ICP備12075350號

返回頂部

問題反饋

亚洲成aⅴ人网站,高清无码 在线播放,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